“清华寝室夜话”里面的大学生有这样一句台词:“最挣钱的语言是PPT!”
虽说是个笑话,但在当前社会,PPT确实频频出现在各种商业场合。在行销推广、招商引资等活动中,更是处处可见。
但实际工作中,很多数朋友都发现使用PPT很难达到自己期望的理想效果,做出来的PPT“不好用”、“不好看”,甚至“看不懂”。而时下各种培训、教材,内容大多留于PPT软件功能,根本无法解决这些问题。
在我看来,做好一个PPT其实必须具备的是以下四个要素。
一、目标明确
在商务活动中,做PPT通常是为了追求简洁明朗的表达效果,以便有效辅助沟通。但是PPT也有局限性。不了解这些局限,在PPT里面书写长篇文字报告,绘制复杂表格——这种“超能”的PPT,不仅制作过程痛苦,而且最终结果通常是“根本看不懂!”
那么PPT的特长和局限分别是什么?我注意到外企员工言谈当中,常用英文“Presentation”来代替这个意义模糊的“PPT”。我查了查,发现维基百科词典上对“Presentation”的解释,恰好说出了它的目的、能力特长和局限——
只能面向一类观众,演示一个话题内容,只能表达关键要点,达到留下深刻印象的目的。
牢记这几点,那我们做PPT的时候,就自然会比较“收敛”,也容易确定一个更合理的目标。这样就不会再洋洋洒洒做出六七十页,企图在一个文件里面讨论好几个复杂问题了。
小资料:维基百科词典对“Presentation”的释义:
Presentation is the process of presenting the content of a topic to an audience.Presentation software such as Microsoft PowerPoint,Keynote or OpenOffice.org Impress is often used to illustrate the presentation content.
二、形式合理
微软给PPT文件起了个中文名字:演示文档。顾名思义就知道它的用法了。
但实际上PPT文件有两种主要用法。一是辅助现场演讲的演示,二是直接发送给受众自己阅读。要保证达到理想的效果,就必须针对不同的用法选用合理的形式。考虑配合演讲或直接阅读时受众的感受,做相应的细节处理。
演讲现场用的PPT,就要全力服务于演讲。多用图表图示,少用文字。这样让观众可以一边看,一边听你讲。演讲、演示相得益彰,效果是最好的。这种情况下适当的运用特效、动画等功能,可以帮助你控制演讲的节奏,也可以让演示效果丰富多彩,有利于活跃演讲气氛。
图1 演讲用的PPT宜多图少字
直接送去给别人阅读的PPT,则必须添加尽可能简洁但描述清晰的文字,以代替你的演讲,引领读者理解你的思路。整个PPT和其中的每一页幻灯片都要具备很清晰的阅读顺序,逻辑性要求更高。这样才能保证受众独自阅读PPT就能“跟着你走”,理解你的意思。
而在这种PPT里面使用特效、动画就必须非常谨慎了。因为这些特效可能会让阅读者点鼠标点得手指发酸,更可能让PPT文件体积暴增,很难通过网络发送。
三、逻辑清晰
如前文所述,“简洁”正是PPT能在“时间就是金钱”的商业活动中广泛流行的原因。但为了追求简洁,我们很容易无意识地删减了一些要点,受众就“看不懂”。
想保证要点齐全,就要建立清晰、严谨的逻辑。有两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。
一是遵循幻灯片的结构逻辑。通常一个PPT文件包含10~30张幻灯片,不仅要包含封面页、结束页和内容页,还必须有紧跟封面页的目录页来展示整个PPT的内容结构。必须有章节页(各章节的封面)把不同阶段的内容划分开,并呼应目录,保障整体连贯。结束页之前,还要有总结页,引领受众回顾要点,切实留下深刻印象。每一个内容页,也必须严格遵守大标题、小标题、正文、注释……这样的内容层级结构。而且结构层次不宜太多,关系要么并列,要么递进。否则,不仅阅读者会看晕,很可能你演讲时自己都会讲晕。
二是运用常见的分析法图表。当我们确实有一些避不开的复杂问题需要带领听众共同分析时,这个办法非常实用。商业场合常见的SWOT分析图、矩阵分析图等,可以帮助我们排除情绪干扰,理清思路,分析利害,寻找解决方案。采用这类图表,就好像在算帐时掏出了计算器。演讲者表述更方便,听讲者也很容易理解相信。